联系热线:400-123-4657

首页 > 产业化 > 产业化企业

保时捷2025上半年盈利大跌67%重新聚焦燃油车

产业化企业 2025-08-05

  2025年上半年,保时捷在全球宏观环境与战略转型的双重压力下,交出了一份利润大幅下滑的财报。

  营业利润同比下跌67.1%,至10.1亿欧元,汽车业务利润更是下滑至8亿欧元,销售回报率(RoS)从去年同期的15.7%大幅滑落至5.5%。

  电动车销量在欧洲市场占比过半,且Macan BEV表现亮眼,但全球范围内电动车市场需求显著低于预期,加之中国市场收缩、美国加税重压、Cellforce电池项目缩减,保时捷被迫重估其产品布局与动力系统路径,展开一系列战略调整。

  ◎经营利润率从15.7%骤降至5.5%,几乎回到十年前水平,完全偏离此前“Road to 20”提出的18%-20%回报率目标。

  ◎交付量同比减少8.8%至14.64万辆,其中BEV车型占比从11.3%跃升至23.5%。

  ◎但单车营收仅小幅上升至11.9万欧元,难以抵消电动车平均毛利率较低所带来的冲击。

  ◎营业利润则从去年同期的29亿欧元骤降至8亿欧元,销售回报率降至5.2%。

  ◎而现金流方面,汽车业务的净现金流为4亿欧元,同比下滑64.7%;净流动性下降至62亿欧元,年初至今已缩水27.9%。

  2025 年上半年与 2024 年上半年保时捷各车型交付量有不同变化 。

  ◎911 受去年前代车型收尾销售及新衍生车型分批推出影响,销量降 9%;

  2025 年上半年约 36% 交付车辆为电动化车型,近四分之一保时捷为纯电动。

  ◎美国加征的关税导致保时捷在北美市场承担了至少4亿欧元的新增成本压力,直接侵蚀利润。北美虽然交付创下历史上半年新高,占据总销量的30%,但关税造成的毛利压缩效应明显。

  ◎中国市场交付大幅下降,豪华车消费信心转弱、高价进口车型在电动车竞争中缺乏优势,使得销量锐减。保时捷被迫调整经销商网络规模与人力配置,以降低固定运营成本。

  ◎战略调整支出显著增加,尤其是退出Cellforce电池项目所导致的约5亿欧元特殊损失,使得本已承压的财务进一步被拖累。2025年上半年非凡支出合计达11亿欧元,占比超过利润总额,这也是营业利润腰斩的直接原因之一。

  ◎其中费用化率从32.5%上升至54.5%,意味着更多研发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,加剧了利润率的下滑。

  保时捷在短短半年内从18%的理想利润率跌至5.5%,其根源在于内外部压力共同作用:外有市场结构性变化与地缘政治扰动,内有电动化与产线投入周期错配。

  尽管定价仍具韧性、财务基础尚稳,但现阶段利润模型已难以延续过去十年的“高端+高毛利”逻辑,亟需重新调整结构。

  保时捷在战略发布中强调,2030年之前将继续并行推进内燃机、插混与纯电动三种动力路径。

  当前BEV市场表现与最初设想产生偏离,促使保时捷调整原有“纯电优先”的产品节奏,逐步回归更具灵活性的多动力系统组合。

  2025年上半年,全电动Macan表现出色,成为保时捷全球销量最高车型。但欧洲以外市场对BEV的接受度远低于预期。

  ◎Cayenne与Panamera将继续使用内燃机动力延伸生命周期,尤其面向中国市场将新增本地化信息娱乐系统版本,尝试通过高定制化维持燃油车销售优势。

  ◎718的电动化后继车型原定于2025年上市,但由于电池供应商Northvolt出现延误,新车可能推迟至2027年发布。

  ◎原定于本十年末推出的超高端纯电SUV——代号K1,目前也面临是否加入内燃机选项的再评估,项目方向尚未敲定,将依据市场反馈动态调整。

  在BEV相关技术布局方面,保时捷过去依赖于Cellforce自主高性能电芯路线,但受限于规模效益和经济性,该计划在2025年被终止。保时捷预计,退出该业务将带来5亿欧元损失,同时转向外部合作采购。

  唯一仍在推进的,是基于V4Smart的混合动力电池生产项目,支持混动版911上市准备。

  BEV架构更新也被放缓。原计划大规模升级电子电气架构(E/E Architecture)以支持下一代BEV产品的上市,现阶段被归于中长期工作内容,而非当前投资重点。

  这意味着保时捷将延长现有MEB衍生平台的使用周期,通过零部件复用与产品下探来控制成本。软件与个性化方向成为转型中的另一块重点。

  保时捷提出“全品牌体验”战略,将定制服务(如Sonderwunsch限量版)与高溢价特别版作为营收补充。

  例如911 Spirit 70限量版定价达24万欧元,结合品牌传承与高技术集成,预计可提高单车毛利。同时,在Paint-to-Sample等高定制需求支持下,品牌价值转化为实际收入的能力正在增强。

  “Road to 20”成本控制计划也在执行中,通过削减人员、精简组织、限制招聘、鼓励提前退休等方式控制固定开支。

  2025年将完成第二轮裁员,预计员工结构与分销网络优化将在未来两年继续推进。

  在电动车渗透未达预期、核心车型利润承压的背景下,ICE与PHEV重新被赋予战略意义,而BEV研发节奏则更趋理性。自主电池计划叫停、电驱架构延后,是对现实限制的直接反应,也是高端豪华品牌在转型期做出的技术权衡。

  2025年,是保时捷近年来压力最大的一年。财务表现遭遇滑铁卢,传统利润支柱动力系统面临转型尴尬,而早先围绕BEV所展开的大量投资则未能如期兑现成果。

  在电动化红利未明、全球高端消费信心不稳、供应链重构尚在进行中的背景下,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“盈利机器”被迫放慢节奏,进行深度调整。